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中,經濟學家主張,當兩國購買力達到一致時,匯率會達到平衡水平。因此,簡單地將兩國具有代表性的一籃子商品的價格相除,就能得出一個理論上的匯率水平。很明顯,一國價格的變化會對匯率產生影響。這意味著,如果一國出現通脹,那么該國貨幣會貶值。
與“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不同,“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是將兩國具有代表性的一籃子商品的價格的變化相除,得出一個理論上的匯率水平。比如,如果A國通脹率是1%,B國通脹率是3%,那么A國的貨幣兌B國貨幣將升值2%,以達到購買力平價水平。
與一價定律一樣,不同的稅率、貿易限制、運輸成本、輸入價格,以及在應用“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時不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一籃子商品,在我們看來(而且大多數外匯交易者都是這么認為的),購買力平價理論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這種匯率決定模型的復雜性并不意味著購買力平價理論完全沒有用處,但即使如此,它也應該只被應用于輔助分析長期匯率表現。因此投資者在進行外匯交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理運用。
上一篇:外匯中的匯率是如何確定的
下一篇:外匯中的國際收支平衡
服務中心: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經三路
郵編:450002 網址:www.hywhcm.com
銷售熱線:0371-65350319
技術支持:1333383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