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外匯市場主要是銀行之間進行進行結售匯頭寸平補的市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國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國家規定,金融機構不得在該市場之外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交易。對于不同外匯之間的交易,國內銀行可以自由參與國際市場的交易,沒有政策限制。
我國外匯市場的體制管理在1994年的市場中進行了重大的改革,采取了政府推動的方式,建立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徹底改變了市場分割、匯率不統一的局面。奠定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基礎。市場模式的選擇充分考慮了漸進、統
一的原則,在調劑市場的基礎上發展出“分別報價、撮合成交、集中清算”的交易方式。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先行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在服務金融機構、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支持經濟增長和改革開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外匯交易領域,國內市場一直處于謹慎發展階段。國內的期貨市場盲目發展,多家香港外匯經紀商未經批準就到大陸開展外匯期貨交易業務,吸引了大量國內企業和個人的參與。但是市場上的絕大多數參與者并不了解外匯市場上的交易,盲目參與導致大面積和大量的虧損。于是1994年8月,中國證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全面取締外匯期貨交易。此后,管理部門對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一直持否定和嚴厲打擊態度。
1993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允許國內銀行開展面向個人的實盤外匯買賣業務(一種封閉型的外匯交易,在國際上并不存在)。1993年以來中國銀行率先推出個人外匯買賣實盤交易以來,到目前為止,除去個別銀行外,全國各大商業銀行均開通了此項業務。隨著股票市場的規范,買賣股票的盈利空間大幅縮小,于是投資者開始紛紛進入外匯市場,國內外匯實盤買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目前,個人外匯買賣業務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除股票以外最大的投資市場。
外匯市場投資心理很重要,對于投資心理相關文章推薦有:
外匯知識中最忌投資心理